adminlzzs'blog

网络安全爱好者/Python爱好者/不会说话却喜欢看别人辩论的渣渣

读《暗时间》之随想(一)

一直赞同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认可它的原理却没有坚持去实践它。后来看了刘未鹏写的《暗时间》,感觉自己心智能力还是太低,还是要开始计划书写点东西,写什么都可以。

我觉得读了书就应该写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与作者思想碰撞的想法,不然读的书大部分只有当时在读的时候才有那么灵光一闪的感觉出来却没有后续的记录,我以为,读书是可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的,但是要有个条件就是你得记得,时间久了,书中的内容被淡忘,从活跃在表层的知识慢慢退化到不活跃的潜层知识,如果没有笔记的唤醒,那么知识将会继续被遗忘。如果是在读的瞬间的灵光一闪的想法没有被记录下来是很亏的,好不容易有种“顿悟”的感觉读完就忘了可不好。

书写真的是很锻炼思维的一种方式,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思想。就和传授知识是一样的道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去给一个完全不会的人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个知识可以让自己得到巨大的收益,别小看了这个收益,它会比你自己在相同的时间内看书上课学到的东西要多的多。举个例子,我们把个人的知识容量比作一个大楼,楼层越高的人表明他们的知识容量越多,懂得越多,那么如果一个10层的人给一个9层的人讲述第十层才有的知识,只需要把第十层的知识讲清楚就能让9层的人上升到10层,那么如果要给一个1层的人讲呢?1层的人缺乏很多基础的知识,那么你将需要头脑风暴,得用最通俗最不需要任何知识的语言去讲明白第十层的知识,如果能让1层的人明白你所讲述的东西,那么你可以确定你是真的懂了并且在深层次上巩固了自己的学识,1层的人若是没能明白,则自己就该反省自己哪里有问题,哪个地方还没有学习透彻。这个就是传授知识的好处,同理,书写也是一样的,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自己所学,会总结和归纳自己所学,不仅是巩固,更是思维的训练。当然,很多附带的收益也会慢慢显现出来的,这个需要自己去实践才能知道了。

总结一下本书的几个我认为很深刻的point:

  1. 表意识和潜意识同时运作才能达到最大效率,也就是所谓的flow,即心流状态。这个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但作者貌似并没有详细说明应该如何操作,只说了去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培养专注力。

  2. 在没事的时候(吃饭或者走路的时候)大脑如果继续思考会比别人把握到更多的时间,做成更多的事,这就是看不到的“暗时间”。这种无形的时间在日积月累下会形成宏大的效应。

  3. 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内容复述(最好书写)一遍,因为用自己的话是通过了自己的大脑说出来的,那么必将使用大脑来联系到各种知识点,并且可能会迸发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把一切都能串联起来,会巩固得更加深刻。

  4. 创造回忆的机会。读完一本书可以用自己的话去分享给别人,或者书写出来。因为很多人读完就读完了,根本没有任何回忆的机会,然后有空的时候又继续读下一本,这样只能不断的遗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5. 设身处地的去“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是真的强悍。我觉得就是靠“想象”,把自己想象成别人,然后经历别人正在经历的事情,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做,你这么做之后又会遇到怎么的事情,不这么做又会怎样。很是有趣,这样不仅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还可以生活不同的人生啊。因为我们总是难以从别人的人生中获得自己的教训,总会认为,那是他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但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遇到相同的事情,你会怎么办?用想象去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情,虽然没有别人亲身经历的那么深刻,但是也是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当然,如果可以,还是亲身去实践吧。

  6. 在学习和思考中常问自己:你的问题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到现在为止,我到底有什么收获呢(提醒自己是不是去总结归纳,整理学习的东西)?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将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办法)设想需要讲给不懂的人听(迫使自己去挖掘知识背后最本质,往往也是最简单的解释)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汲取着大量的信息,但是都是看过就忘,并没有归纳和总结,大脑没有精华的东西,再加上执行力低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听过,都知道,但是却对自己没有任何用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应该做信息的减法,过滤到那些毫无用处的,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信息,多总结精彩的思想和知识。现在看很多不在互联网时代的人写的精彩的书感觉都可望不可即,他们在信息那么匮乏的时代都可以学习到如此高深,他们利用非常有限的资源都能做到这样,何况我们?


评论
©adminlzzs'blog | Powered by LOFTER